还记得苏享茂吗?
那个出身寒门的天才程序员,辛苦创业攒下千万家产,却因为一场婚姻,一夜之间毁之一炬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当初苏享茂从婚恋网站认识了翟欣欣。
认识两天翟欣欣就主动示好:
“不知道为什么,特别喜欢你,一见钟情。”
“我想为你生个孩子。”
俩人相识两个月便闪婚,婚后一个月,女方起诉离婚,要1000万现金外加一套房。
逼得苏享茂写下遗书,跳楼身亡。
图片来源:pexel
6年了,他终于等到了一个公道。
判决翟欣欣退还苏享茂家属现金、汽车,以及撤销翟欣欣海南、北京两套房产。
如果,你以为这只是简单的被骗婚的故事,要远离危险的伴侣。
那你可误解了这一悲剧,人人都有可能是苏享茂。
苏享茂对翟欣欣一见倾心,他认为:她几乎满足了自己对女朋友的一切设想。
可是随着深入相处,他发现翟欣欣在很多小事上都对他说谎。
有两个微信号
隐瞒婚史
隐瞒婚史这事,苏享茂还认为是自己不知道珍惜。
图片来自:网络
他认为欣欣隐瞒的本意,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关系,自己又何必计较这些小节呢?
谎言一个又一个揭破,他还在自我圆梦,认为这不重要,欣欣是为他们好,他还是一门心思想着结婚。
图片来自:网络
婚后翟欣欣开始各种贬低苏享茂,还不断索要高额生活费。
直到最后被离婚,翟欣欣要挟他,必须给她一千万。
在家人的指导下,他才发现可能被骗了。
他为什么会如此执迷不悟?
因为,他爱上的不是那个真实存在的伴侣,而是被迫戴在伴侣脸上的理想化假面。
他所执着于的,与其说是翟欣欣,不如说是那个投射在她身上的幻想。
人们爱上的不是真实存在的伴侣,而是选心里那个理想化的伴侣,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作幻想纽带。
幻想纽带是心理学家罗伯特·费尔斯通提出的,一种起源于童年情感忽视的防御机制(Firestone, 1984)。
当父母情感忽视、伤害或者充满敌意时,孩子会创造一个理想化的父母形象,认为父母总是好的、有能力的。
通过这种否认和扭曲事实的方式,来补偿父母“没那么爱自己”的事实,缓解内心被父母忽视或者不好对待的消极情绪。
成年后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也可能会理想化伴侣,无论她做了什么,依然给她找借口。
图片来源:pexel
当发现翟欣欣真实的前夫,跟之前说的,不是一个人,于是他想再考虑一下,翟欣欣急了,又打又骂。
没过多久,苏享茂主动道歉并说要重新追求她。
翟欣欣说他事逼,让每天打5万块钱,直到她愿意结婚。
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这个要求多么荒唐。
而他通过否认和扭曲事实的方式,来补偿对方“没那么爱自己”的事实,来缓解内心的消极情绪。
这一切的悲剧的根源:不想承认,她不爱自己。
1.关系中的价值感
苏享茂从小生活比较拮据,身高长相都没什么优势,从小也是自卑的。
而且家里孩子很多,很容易经历情感忽视。
我们大多数人也如此,很多人内心都有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。
而这些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,往往在亲密关系中会得到弥补,你会得到渴望的崇拜、认可和爱。
图片来源:pexel
而翟欣欣长得好看,研究生学历,家里从小富裕,父母都是高知份子,她如此迫切想要跟他在一起,对他来说也是极大的满足和认可。
对有的人来说,感情中最令人心动其实是价值感。
对方的爱,让我感觉我是有价值的,我是完美的,是独一无二的,而承认不被爱,就要重新回到匮乏的状态。
2.自我形象
可是,后期翟欣欣开始不再肯定他。
甚至不断的索取,贬低他,打骂他。
苏享茂仍然不断付出、不断牺牲自己、不断给翟欣欣钱,为了维持这份爱,甚至变得卑微。
图片来自:网络
一味的让步牺牲和自我弱化,企图得到那一点点的爱的幻像。
哪怕所有理性证据都指向相反的情况,他依然要维护自己被爱的幻觉。
为什么?
研究发现,当恋人与自己建立了亲密关系以后,我们会将有关恋人的资源、观念、身份认同感等纳入自我概念当中。
如果恋人概念被纳入了自我概念,而破坏恋人的积极联想,就会削弱自我的优势。
当你认为恋人是不好,这也意味着,自己也是不好的。
一旦承认对方是不爱我的,她很不好,这也意味着,自身形象破灭,我无法接纳那个情况的自己。
3.不想面对分离
苏享茂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人,甚至他把亲密关系当信仰。
只要能维护住亲密关系,他可以牺牲很多,从本质上来说,这也是不敢面对分离。
因此:
他为了延迟结婚的事情被打,他主动道歉并重新追求她。
被威胁离婚要给一千万,他还认为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。
遇到糟糕的伴侣,不去反抗,反而会去讨好对方,自我批判、自我怀疑。
这也跟幻想纽带有关,小时候,为了保持父母的这种理想化形象,孩子会发展出相应的负面自我形象。
为什么一定要保持这个理想形象?
小时候你需要父母才能活下来,她们是你在世界上唯一的依靠。
否认父母的爱、否认他们理想的形象,无异于抽走了自己生命中的终极支撑。
不幸的是,为了维持父母的理想化形象,我们必须将自己视为坏人。
图片来自:pexel
孩子会认同并内化父母看待和对待他们的方式,他们会接受或者内化这种不认可,批判性地看待自己,以此来保持父母的理想形象。
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也可能如此,遇到矛盾,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。
苏享茂没有及时止损,不仅仅是因为付出的沉默成本,更是心理上的羁绊。
有些人没有办法接受幻想破碎,便会建立一个“幻想的亲密纽带”。
想象对方还是完美的伴侣,两个人的关系没有问题,以此来减轻对分离与孤独的焦虑。
当一段亲密关系面临终结或者已经终结的时候,有的人会陷入持久的低落和剧烈的痛苦中。
苏享茂也是,当他的幻想无可避免的破裂,所带来的是认知的全面崩塌。
他选择了自杀。
有两个建议。
第一, 建立自我价值感
越是缺乏自我价值感的人,越容易依托于对方的爱,支撑自己脆弱的自我价值感。
当一个人价值感低还容易自我攻击、自我否定、总觉得自己不够好。
更容易遇到糟糕的关系,即便被不好的对待,也不会反抗。
只有建立自我价值感,学会自我接纳,认可才更容易遇到滋养你的关系。
那么,如何提升自我价值呢?
停止自我攻击
价值感低往往源自于自我攻击,总是批评自己,任何小事都能联想到是因为自己不够好。
比如,我的学历不够高,我的人生只能这样,都怪我当初没好好学习;
因为我说错了话,这件事情完蛋了。
自我攻击的人,往往是在父母的“打压教育”下,或者在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下长大。
这里,可以用一个心理技巧:
当你失恋时,你觉得你一文不值,问问自己,如果是你的朋友,你会这样和ta讲话吗。
图片来源:pexel
同时,把自己当成朋友,以自我关怀的口吻对话:
Ta离开了,不是你的错
你要相信,ta的行为无法定义你的价值
无论如何,你都是值得被爱的
通过这种方式,以自我关怀,化解掉自我攻击。
自我同情
克里斯廷·内夫博士认为,自我同情是采取仁慈和支持的态度,而不是冷漠地谴责自己。
自我同情由三个部分构成:
第一, 自我善意,在痛苦和脆弱时,给予自己支持与接纳,而不是自我批评。
第二, 共同人性,痛苦时,意识到你不是一个人。
很多人和你一样,都会经历失败的痛苦,失恋的创伤。
第三, 正念,正念是一种非判断性的、接纳的状态。
在这种状态下,个人会如实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,而不会试图压抑或否认它们。
我们需要以接纳,非评判的态度观察负面的想法和情绪。
比如,我们失恋了很痛苦,可以学会与痛苦同在,而不去批评它。
肯定自己
可以每天找一个自己做的好的事情,进行自我肯定。
比如,今天我工作效率很高,我很棒。
比如,今天我早早就睡了,没熬夜,我很棒。
每天尝试找一些积极的事情,肯定自己,积累自信心。
图片来源:pexel
第二,面对分离的恐惧
有些人没有办法接受幻想破碎。当面临分离的时候,有些人会感觉难以忍受,极其焦虑、痛苦和恐惧。
当分离焦虑的情绪升起的时候,怎么办呢?
Step1:觉知到这种分离焦虑情绪的存在,意识到是改变的第一步。
Step2:不要去压抑,去感受它,进一步去想想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。
探索焦虑背后的原因,有时候焦虑并不一定来自于分离本身,而是源自于童年的创伤。
Step3:试着接纳自己的情绪
只是去感受自己的情绪,不评判,不抵抗,只是去体会这种情绪,它会慢慢消散。
不要被自己幻想的爱蒙蔽了眼睛。
认识到幻想纽带的存在,不再否认他们的行为不是爱,承认关系中的问题。
承认父母不爱自己,才会不再期待,也不再痛苦。
承认TA不爱自己,才不需要再给这个人镀上光环,爱的清醒。
只有当你承认,自己不被爱,你才能开始学会爱自己,掌握命运的主动权。
图片来源:pexel
相关资料:
《自我概念威胁启动削弱自我和恋人面孔优势效应》心理医生》2016年29期 作者:王宇宸
为了感谢大家的关注,我们准备了一份免费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,限时发放。(私信回复 量表 ,可以获取领取方式哦~)
如果您有情绪压力,原生家庭,婚姻情感,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,需要心理咨询,可以私信和我们详细沟通
作者:红豆
图源:网络
首发:壹点灵心理
专注心理成长,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
上一篇 : 焦点要闻:股神朝圣之地周末迎来盛会 期待巴菲特再开金口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